
個人財務的使用影響世界的永續發展
您是否曾在大賣場看到非籠飼雞蛋廣告?
當中提到市面上大部分的雞蛋都是籠飼雞蛋,所有的雞都擠在一起,連活動的空間都沒有,不僅容易產生傳染病,雞隻也不健康,產出來的蛋品質也不好,但是價格也因此便宜,大部分的消費者都是以便宜為購物的主要考量。
但是,如果大家對於之前的食安危機有印象,造成的結果是讓更多人願意為好的食材品質支付更高的價格,為什麼同樣屬於飲食的選擇,卻有不同的結果?
如果我們在財務的使用上更看重永續,也就是看重長期的成效,這樣我們用錢的方式是否會改變?
當聯合國大力推動『永續發展目標SDGs』其中有絕大部分都和個人財務使用有關,因此在個人財務上是否也應該要推動『永續理財』的理念?才能協助推動永續發展目標的達成。
什麼是永續理財?
我們可以從個人或家庭理財的三大領域來看:財務管理、投資管理與風險管理
一、財務管理的領域
綠色消費:每次消費考量到對環境或生態永續的影響,而不僅僅是便宜。譬如選擇非籠飼雞蛋、重複使用購物袋、少用一次性拋棄式餐具、自帶保溫杯等
使用權優先於所有權:從交通載具到住宅,傳統上我們都強調所有權,擁有自己的汽機車、房子,這樣可能會比較方便且享有掌控權,但是隨著共享經濟的推展以及擁有此類高單價的資產成本提高,越來越多人思考一個問題,『我真的需要擁有嗎?還是我其實需要的只是使用權?』從台北市的捷運普及率以及Youbike的方便使用,加上強調少用石化能源的綠色風潮,值得讓我們思考一定需要擁有交通載具嗎?
減少債務:延續上述兩項思考,傳統上債務的產生大多由於購買高價格的商品,譬如房子或車子,但是隨著金融業貸款融資的推銷與便利,越來越多債務的產生是有很高的比例是受到『想先享受、後付款』的分期付款觀念所影響,又加上廣告媒體的推波助瀾,『租不如買』這類鼓勵購屋的行銷話術更讓人忽略了背負龐大房貸的影響;『助學貸款』也是另一類讓學生先享受後付款,卻忽略了畢業後進入職場馬上就背負龐大負債的壓力。任何有負債的人都可以告訴您,壓力絕對大到超乎你的想像,當你捉襟見軸的時候,哪可能考慮到永續?能夠活下去才是當務之急。
二、投資管理的領域:
綠色投資:在金融投資界早已興起社會責任投資(Social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)的風潮,就是投資長期來看對社會有幫助的產業,因此將菸酒業、石化業等產業排除在外,近期也出現ESG投資(Environment,Social,Government)的風潮,與傳統的投資只看高報酬率,不管來自哪個產業與後續造成哪些負面影響的短期獲利觀點相反。
長期投資非短期套利:投資主要是靠時間與複利兩個變數加成的效果,所以長期投資是很重要的觀念,可惜台灣的投資人受到淺碟型的股市買賣,與銀行理專鼓勵客戶短期操作基金的影響,很少人認同長期投資的好處。不過因為當前的股市短期走勢難以預測且如同雲霄飛車,已經開始讓更多人了解長期投資的重要性,畢竟股市長期走勢都是跌多漲少,只有拉長投資時間,掌握獲利的時機點才有可能享受到投資的好處。若要長期投資就必須做規劃而且有紀律,上述的財務管理重點更需要遵行,有足夠的儲蓄才能做到低點加碼的獲利技巧。
明確的財務目標:投資最重要的不是哪一種工具而是目標,如果沒有訂立目標,就很容易人云亦云做出錯誤的決定。譬如若您要做退休長期規劃,卻沒有確定以下幾個問題:要累積多少錢?多久的時間?可投資的金額?因此就很容易受到媒體或網路訊息的影響,投入短期獲益佳的投資工具,卻忽略了長期累積的績效。過程中就會造成損失,導致對投資失去信心,改用保險工具甚至被高利率詐騙也都所在多有,其實在低利率時代,長期有計劃的投資還是很棒的資產累積工具。
三、風險管理領域:
人生風險:人人都會面對死亡,因此壽險保障規畫是最重要的,其次才是醫療、意外等發生率較低的風險。
法律風險:越文明與法治的國家,法律風險越被看重,因此相關的風險保障也很重要,譬如汽機車保險(超跑險)、責任風險,懂得相關的法律權益也很重要,可確保個人權益不會被犧牲,譬如債務可透過『消費者債務清理法』來處理。
財務風險:當您失去行為能力、您在金融機構的財產是否可以動用?並且依照自己的意願而行;當您離開世界是否訂立遺囑以確保繼承人不會產生紛爭?
© 2019